CBA官方近日宣布,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联赛)常规赛第一阶段比赛将于10月10日至3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CBA官方近日宣布,2022-2023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联赛)常规赛第一阶段比赛将于10月10日至3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常规赛第一阶段仍将采用赛会制方式,共9轮比赛。2022-2023赛季CBA联赛共有20支球队参赛,全赛季分为常规赛和季后赛。其中常规赛共设42轮,20支参赛队按照2021-2022赛季CBA联赛最终排名蛇形分为四个小组,每组5支球队,每支球队与小组内其他球队各进行三场比赛,与其他小组的每支球队各进行两场比赛,最终常规赛前12名球队进入季后赛。季后赛设12进8、8进4、半决赛和总决赛四轮。CBA官方此前已发布常规赛4个小组的分组情况。第一组:辽宁、吉林、北京、四川、福建;第二组:广厦、山西、龙狮、青岛、江苏;第三组:上海、深圳、山东、新疆、宁波;第四组:广东、浙江、天津、北控、同曦。据CBA官方介绍,常规赛第一阶段结束后,将进入国际篮联国家队比赛窗口期,中国男篮将参加于11月举行的世界杯预选赛的两场比赛。窗口期赛事结束后,CBA联赛将恢复比赛。从常规赛第二阶段起,CBA公司将视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意见,积极推动联赛恢复主客场赛制。在外籍球员政策方面,CBA新赛季每支球队最多同时可以注册四名外籍球员,每场比赛最多可以为四名外籍球员报名。常规赛期间,外籍球员执行四人(最多)四节四人次,每节最多一人次。2021-2022赛季最终排名后四位球队执行外籍球员四人(最多)四节五人次,前三节单节最多两人次,第四节最多一人次。季后赛期间,所有球队一律执行四人(最多)四节四人次,每节最多一人次。据悉,原计划于今年3月举行的2022年CBA全明星周末将于10月2日至4日举行。10月6日至8日,CBA公司将在杭州赛区举行新赛季的季前热身赛。
核心阅读目前,南方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基本结束
核心阅读目前,南方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基本结束
核心阅读目前,南方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基本结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是造成今夏高温天气最直接的原因。这与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有关,在季节尺度上也与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等因素有关。8月30日18时,中央气象台解除高温黄色预警,南方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基本结束。这轮高温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一场高温,持续时间、40摄氏度以上范围、极端性等均刷新了历史纪录。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是造成持续性高温天气最直接的原因。什么是副热带高压?今年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为何异常强大?副热带高压异常,是造成持续性高温天气的最直接原因近日,四川盆地、陕西、重庆等地连续迎来强降水,高温终于减退。今年夏天的高温热浪事件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综合强度强。气象监测显示:6月13日至8月30日,区域性高温事件持续79天,覆盖范围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23个省份出现40摄氏度以上高温,366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由于高温持续时间较长,一些河流在主汛期出现干枯现象。在长江流域,多处水位创有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洞庭湖、鄱阳湖提前“入枯”。同时,高温天气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如用电需求激增、水电产能下降、农业生产受阻、森林出现火灾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表示,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是造成持续性高温天气最直接的原因。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影响下,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不仅我国,今夏的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在北半球多地形成高温天气。“夏季出现高温热浪事件,从气候态角度来讲是正常的。但今年夏季高温热浪事件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都已经达到超强的水平。”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分析,持续性大气环流异常是持续性高温的“罪魁祸首”。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异常西伸,西侧到达青藏高原东部。同时,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边界均外扩,面积非常大。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高温事件持续时间长,结束时间比常年明显偏晚。强大的副高带阻断了低纬度海洋上的水汽向南方地区输送副热带高压是什么?为何高温酷暑事件中常有它的身影?今年它为何会异常强大?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级工程师章大全介绍,大家熟知的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它常年存在,位于大气对流层的中低层,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较强,大气受热上升,向温度较低的南北两极流动。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在南北纬30度附近沉降,之后气流回到赤道,形成了一个大气环流圈,被称为哈德莱环流。气流在南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地区下沉时,便形成副热带高压。受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分裂,呈若干个高压单体,分别为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伊朗高压,其中北太平洋高压的西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其阶段性“北跳”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季起止时间和雨带位置直接相关,而异常进退和稳定维持是导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每年“梅雨”结束后,西太副高主体直接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下沉气流导致晴热少云,太阳辐射很强,通常出现高温伏旱天气。今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导致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比常年高温伏旱天气更多更强。从影响因素来看,一方面与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有关,另一方面,在季节尺度上也与青藏高原热力异常、拉尼娜现象以及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关。今年夏季,青藏高原加热作用显著,青藏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异常偏强,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并且与高原西部的伊朗高压打通。强大的副高带阻断了低纬度海洋上的水汽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受副高控制区域持续高温少雨。从海洋条件来看,今年夏季处于拉尼娜状态,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西太平洋和南海海温偏高。热带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有利于西太副高持续偏强、偏大,导致今年高温发生范围广,黄淮、江汉、川渝等地都被覆盖在内。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积极应对陈丽娟认为,今年高温事件的极端性特征和气候变化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世纪中叶以来已经观测到了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其中高温热浪的多发是非常显著的特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示,提示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气候变化,从各个方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章大全说,“这几年,我国在农业生产、洪涝灾害、建筑设计等方面应对气候风险和减灾防灾的能力都在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应提高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利用气候预测产品未雨绸缪应对气候风险,努力将社会经济影响和损失降到最小。”专家解释,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今年夏天的高温热浪打破了历史纪录,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但从气候周期性规律来说,由于地球气候系统有自我调节功能,极端事件发生概率的上升并不意味着相同类型的极端事件每年都会发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要求气象部门进一步提升预报准确率,同时将预报对象向下游进行拓展,发展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气候风险预测,以便于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记者 李红梅)《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5日 第 14 版)责编:张靖雯
郑钦文的大满贯第一季有遗憾但未来更值得期待
19岁的郑钦文在自己的第一个大满贯赛季交出了全部闯过首轮关,最好闯进到16强阶段,以及8胜4负的成绩单。澳网第二轮、法网第四轮(16强)、温网第三轮、美网第三轮,与1998年完成自己大满贯处子季的小威廉姆斯轨迹完全一样,这当然只是一个巧合。
毫无疑问,在本届美网赛场,中国军团的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男单还是女单都有颇多亮点。尽管最终没能改写美网历史上在同一届赛事有两位中国大陆球员一起跻身16强的纪录,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惊喜发生。
吴易昺、王曦雨、袁悦、郑钦文,还包括更早之前出局的张之臻和王欣瑜,她们已经结束了此次美网征战之旅,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是郑钦文,还是吴易昺,他们对能力的自信,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目标,都让我们对中国网球充满期待,也值得期待!
中国军团单打第三轮战绩
✔张帅6-2 6-4马里诺
✘郑钦文4-6 6-7尼迈尔
✘袁悦2-6 6-7 0-6佩古拉[8]
✘王曦雨4-6 6-3 4-6里斯克[29]
✘吴易昺4-6 2-6 2-6梅德韦杰夫[1]
(Amber)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9岁的郑钦文在自己的第一个大满贯赛季交出了全部闯过首轮关,最好闯进到16强阶段,以及8胜4负的成绩单。澳网第二轮、法网第四轮(16强)、温网第三轮、美网第三轮,与1998年完成自己大满贯处子季的小威廉姆斯轨迹完全一样,这当然只是一个巧合。
毫无疑问,在本届美网赛场,中国军团的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男单还是女单都有颇多亮点。尽管最终没能改写美网历史上在同一届赛事有两位中国大陆球员一起跻身16强的纪录,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惊喜发生。
吴易昺、王曦雨、袁悦、郑钦文,还包括更早之前出局的张之臻和王欣瑜,她们已经结束了此次美网征战之旅,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是郑钦文,还是吴易昺,他们对能力的自信,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目标,都让我们对中国网球充满期待,也值得期待!
中国军团单打第三轮战绩
✔张帅6-2 6-4马里诺
✘郑钦文4-6 6-7尼迈尔
✘袁悦2-6 6-7 0-6佩古拉[8]
✘王曦雨4-6 6-3 4-6里斯克[29]
✘吴易昺4-6 2-6 2-6梅德韦杰夫[1]
(Amber)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余昶)9月3日,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创新基地在202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宣布启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余昶)9月3日,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创新基地在202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宣布启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余昶)9月3日,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创新基地在202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宣布启动。作为国际化主题创新平台,该基地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发起,旨在搭建汽车产业国际化协同与创新平台,面向新时代的全球化课题,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汽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华,以及长安、吉利、赛力斯、广汽埃安、天际、爱驰、合众、零跑及比亚迪等企业代表参与启动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创新基地正式启动周华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创新基地是主动响应行业诉求而成立的开放平台,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行业内形成联合发展、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创新机制,发挥在政府部门、主管机构、中国汽车企业间的纽带作用,搭建资源共享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力量,深化汽车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国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中汽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华讲话应需而生,聚焦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新课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走出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国际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与此同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车企国际化经营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标准法规、检测认证等领域仍存在技术壁垒,海外市场、政策信息获取渠道有待完善,突发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仍需提升。因此,搭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的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联动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中汽中心经过充分调研,协同中国汽车企业、行业组织等力量,发起成立国际化创新基地,以聚合多方优势形成强大合力,为中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创新基地标识汇集创新力量,赋能高质量全球化发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充分开发国内市场,还要统筹利用国际市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民族汽车品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当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并在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保持先发优势。多年的持续耕耘,使得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经过全球芯片紧缺等不利因素的考验,中国汽车产业链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未来五到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乘势而上、加快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基地将聚合中国汽车“出海”先行者,链接行业优势力量,以融合、联动、前瞻为原则,实现成员之间高效合作及资源共享,强化“中国队”的集群优势。中汽中心持续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 作为创新基地的发起者,中汽中心是在国内外汽车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企业集团,具备覆盖汽车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能力。一直以来,中汽中心持续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在德国、日本设立了子公司及常驻办事处,并在瑞士设立我国标准化领域首个海外专门机构——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中汽中心自觉承担服务政府、服务行业的责任,展开国际汽车市场和政策研究,深度参与国际汽车标准法规协调,提供国际检测认证服务,并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开展国际研究合作,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的产业地位与品牌影响力。以体系能力为基础,以创新基地为平台,中汽中心将与各方携手,瞄准世界科技的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继续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地位,合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新跨越。(文内图片均来自中汽中心)